希佳伯的真相

1-希佳伯指什么?
2-希佳伯是隐蔽真相的愚昧的面纱。
>3-希佳伯是精神上的挡箭牌和掩护物。
4-希佳伯是妇女的衣饰。
5-古兰经里有关希佳伯的章节

1-希佳伯指什么?

希佳伯是伊斯兰教引起争端和评论最多的一个方面。然而,该词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时,先要看看该 词的词根及派生出来的词语以帮助理解。在阿拉伯语里,希佳伯的词面意思是指帷幕、面纱、分割或隔开;今天它常指妇女戴的面纱。然而希佳伯的概念要广得多, 并非只限于妇女的服饰。所以应该对该词真正的含义进行复核并加以理解。

2-希佳伯 - 愚昧的面纱

愚昧的面纱是指蒙在心上的帷幔,它阻碍真理的探求者采取顺从态度并同真主结为一体,它妨碍人们认识内心实际。 我们负面的属性与行为,如以个人为中心、贪婪、追求物质享受、自私自利、嫉妒、我们的欲望以及我们有限的感官的使用等,就像一层厚厚的帷幕妨碍真主的光辉 照耀到我们的内心。因此,我们对自己的真相、对真正的自我茫然无知而局限于生活在现实的一种幻象之中。

我们有限的感知组成了一道帷幕。我们聆听从宗教那里获得的教诲,然而“词语不再传达意义”,1  我们无法从词语的背后发现真相,而只看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例如祈祷时,我们许多人不是想着真主,也不是寻求同深爱的真主结为一体,而是在祈求自己的物质 繁荣和其他欲望的满足:这种欲望的意象就是一种帷幕。古兰经里说:这些帷幕存在于不信道者的眼前、耳旁和心里。消除这道愚昧的帷幕,这就是真理探求者的目 标。

真主已封闭他们的心和耳,他们的眼上有翳膜;他们将受重大的刑罚。古兰经2:7

先知穆罕默德(真主保佑他平安)说:在探求者和至仁至慈的真主之间隔着七万道光明与黑暗的帷幕。黑暗的帷幕就 是我们的局限性造成的愚昧的帷幕。光明的帷幕指入道之行这个自我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这是探求者发现并为了达到目的而应该穿越的各个阶段。路上的任何分心 与停留都会构成导致延误的帷幕。

我将在四方和在他们自身中,把我的许多迹象昭示他们,直到他们明白“古兰经”确是真理。难道你的主能见证万物还不够吗?

古兰经 41:53

3-希佳伯 - 内心的精神掩护物

内心的精神掩护物是探求者在探求的道路上时刻都不可或缺的,它就是充当挡箭牌的希佳伯。这是保护我们不受周围 的乱象及自身的缺陷与弱点影响的一个盾牌。这个保护性的盾牌可以使每个人发展其真正的内部才能。就像一颗种子要能产生出某个东西就要有个外壳保护它不受坚 硬土地的损伤直至它准备出芽,准备打碎盾牌以产生出里面包含的物体。人类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一个起保护作用的盾牌来发展我们的内部才能,以便生活平衡和谐 及了解自我的真相。这就是探求者真正需要的帷幕。我们在祷告、赞念、守斋以及执行真主赋予人类的其他教法时,我们的目的是要人类保持和加强合乎要求并有利 于我们最细微部分成长的内心环境,以及使我们能够听到真主的声音。

古兰经 42:51

任何人也不配与真主对话,除非启示,或从帷幕的后面,或派一个使者,奉他的命令而启示他所欲启示的。他确是至尊的,确是至睿的。

按照MTO伊斯兰苏非教派的教导,这种神圣光芒的源泉就在信士的心里。苏非派第41代导师沙赫·马科苏德·萨 德克·安卡阁下把它称为“生命的源泉”。他指出人的机体包含了一个带有13个电磁中心的机制。认识这些中心并使之发展能创造人类精神层面发展所需要的和 谐。真知者(苏非派导师)就是路上的明灯,引导探求者走上认识自身道路的明灯。2

4-希佳伯是妇女的衣饰。

希佳伯的历史

希佳伯一词的其他意义,而今天最为人熟知的意义则是妇女所戴的面纱。

依据经书的说法,学者们认为伊斯兰教并不强迫妇女遮头,而且面纱在古兰经之前就已存在。阿拉伯地区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就有习惯遮头,这种习惯是在同戴面纱是某种社会地位标志的那些国家接触后才产生的

Lelila Ahmed在“伊斯兰文化里的妇女与性:现代辨论的历史根源”一书中指出:伊朗古代萨桑王朝时似乎就流行佩戴面纱,在伊斯兰教兴起时,中东的基督教社会和 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地区都明显盛行性别隔离和佩戴面纱。穆罕默德时直到他去世穆斯林妇女中只有他的几位妻子非要佩戴面纱。他去世后,穆斯林占领了周围的地 区,那里上层社会的妇女都佩戴面纱,这样面纱才成为上层社会妇女通常服饰的一部分。3

她还写道:

“显而易见,不是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建立了佩戴面纱的制度,因为在他之前这已经存在。佩带面纱同社会地位有关, 在希腊、罗马、犹太和亚述人中间已经相当普遍。古兰经里没有任何地方明确规定要佩戴面纱,而除了已经引用的章节,涉及妇女穿戴的段落也只是要求她们遮蔽下 身和用面纱遮住胸膛(古兰经24:31-32节)。穆罕默德一生中,只有他的几位妻子佩戴面纱。另外,“她戴上了面纱”这一说法在圣训里用来表示“女子成 了穆罕默德的妻子”。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习俗是怎样推广到伊斯兰群体各地的。穆斯林攻占上层社会习惯佩戴面纱的地区、财富的影响、对阿拉伯人可提升社会地位 以及穆罕默德的众妻带了头,这些都可能在普遍接受这一习俗中起了推动作用。4

纱袍是指当今伊朗最常见的头纱式样,原指帐篷,来自伊斯兰之前的一种习惯,即富家妇女乘坐有遮盖的座椅出游。5

美国乔治敦大学的伊斯兰学教授John Esposito认为:伊斯兰教初期佩戴面纱和隔离妇女的习俗都是波斯与拜占庭社会里的做法,后来被占领者所采纳,最后才被看作是对古兰经的准则与价值的 正确运用。古兰经既没有谈到佩戴面纱也没有说要隔离妇女;反之它却强调在社会里男女双方在宗教方面的参与和责任。6

穆罕默德·阿尔-卡扎里教长在其所著的“介于教律与圣训间的经外传说“一书中声称:所有旨在让妇女处在无知状 态以及阻止她们在公开场合出现的传统都源自蒙昧时代的影响,遵守这些传统是同伊斯兰精神相悖的。阿尔-卡扎里说在先知的时代,妇女在家中、在清真寺里及在 战场上都是平等的。现在是以伊斯兰的名义将真正的伊斯兰打得粉碎。7

在“伊斯兰教:文明的精神“一书中,谢赫•姆斯塔法•哈拉依尼提醒读者说:佩戴面纱在伊斯兰教之前就已存在,穆斯林是在同其他民族混合的过程中受其影响才佩戴的。8

纳吉拉•金•阿尔-丁强调说:佩戴面纱是富裕家庭的社会地位的象征。她引用了谢赫•阿卜杜尔•卡蒂尔•阿尔-马格利比的著作,后者也认为面纱是贵族中的一种习惯,可以把名门富豪家庭的妇女同其他妇女区分开来。纳吉拉的结论是:今天大家所说的面纱应被伊斯兰的教法所禁止。9

另一位穆斯林学者阿比•阿尔-哈利姆•阿布•西卡发表了一篇有关伊斯兰文化里的妇女的大学论文,题为“先知时代的妇女解放”。在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妇女地位和现在的妇女地位之间不同这个问题上和金•阿尔-丁与阿尔-卡扎里有着相同的看法。10

自一个多世纪以来,佩戴面纱的问题成了分裂穆斯林世界的主要因素之一。

摩洛哥的社会学家法提玛•麦尔尼希在“面纱与男性精英:一个女权主义者对伊斯兰教里的妇女权利的阐释”抨击了这种隔离妇女的上千年来的落后观念,她认为这种观念只是通过玩弄圣书的文字把独裁制度化而已,“这在伊斯兰社会里是权力执掌中的一个结构性特点”。11

5-古兰经里有关希佳伯的章节

撇开其历史和起源,佩戴面纱是经过伊斯兰的教法加以制度化的。希佳伯同古兰经里的两段话有关,并因而强加给所有的穆斯林妇女。这两段话就是古兰经里的24:30, 31 和 33:59两个章节。

1- 第24章光明,第30 -31节

古兰经的第24章光明第30-31节讲述谦逊的教法原理-规定男女伊斯兰信徒都要谦逊:

"你对信士们说,叫他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这对于他们是更纯洁的。真主确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30

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他们的丈夫...31" (古兰经 24:30-31)

按照前一节的内容,伊斯兰的信女的穿着应当谦逊。这一节具体指出的只是要她们遮住胸膛。古兰经并没有对此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应当注意古兰经并没有对不戴面纱的妇女提出任何惩罚。

杰出的学者穆哈迈德•阿萨德是这样评介古兰经的第24:31节的:12

“khimar(复数为khumur)一词是指伊斯兰教兴起前后阿拉伯地区妇女习惯使用的头饰(而并非像希佳 伯那样是为了遮住头部)。在伊斯兰之前的各个时期,大多数的经典评论都认为佩戴khimar多少是作为装饰,它一直垂到妇女的背部;根据当时时兴的风尚, 这妇女服饰的上方前面开有一个大口,因此胸部是裸露的。所以要求用khimar(先知的同代人对这词十分熟悉)遮住胸膛并非一定 指用当时式样的khimar,而是要让人理解妇女的胸部不是身体上‘可以按理看见’的部分,不可随便露出。但遮头却并非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希佳伯,只有真 诚而正派的信女的良知才能作出判断,就像高贵的先知所说:让你的良知作出判断,把不符合它的断然舍弃。

2- 第33章(同盟军),第58 -59节

有关妇女衣着的另一段话是第33章同盟军里的第59节:

以信士们和信女们从未犯的罪恶诽谤他们者,确已担负诬蔑和明显的罪恶。
先知啊!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这样做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古兰经 33:58-59

根据古兰经的说法,当时的穆斯林不论男女都会受到侵犯。穆斯林信女外出时之所以要戴一个大大的面纱,那是为了 避免遭受骚扰。这一节的目的不是强迫妇女遮盖自己,也不是要把她们关在家里,而是让她们能够安全地从事日常事务并不受侵犯。在一个穆斯林信女不会同其他人 混起来或“面纱”不能作为穆斯林信女辨认标志的社会里,就佩戴面纱一事不可能成为古兰经教规的真正对象。13

显然这些社会并没有接受伊斯兰的真正信息而保持了自己文化与部落的习惯,将希佳伯作为妇女服装的信码采用了最为平淡无奇的意思,而没有赋予它更为深刻和更为广泛的意义。

对纳吉拉•金•阿尔-丁来说,自我的 道德观念与不带瑕疵的良知远比面纱的道德观来得有价值。只看表面得不出什么好东西,所有的美德都存在于自我的本质之中。她在自己著作的“al-Sufur Wa'l-hijab”部分结尾处说道:佩戴 面纱对穆斯林妇女来说并不是一种宗教的义务,如果穆斯林的立法者作出了这种决定,那是他们错了。14

今天在某些国家里,佩戴面纱成了一种政治声明,成了宣示反对外国强权干涉追求自主的一种戏剧化的表现。

不管人们怎样去想那些把脸或头整个遮盖起来的妇女,但在古兰经里并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规定。


1- Molana Shah Maghsoud Sadegh Angha, Dawn (Verdugo City Ca: M.T.O. Shahmaghsoudi Publications, 1991)
2- Molana Salaheddin Ali Nader Angha, Theory "I",(Riverside, CA: M.T.O. Publications, 2002)
3- Ahmed, Leyla, Women and Gender in Islam: Historical Roots of a Modern Debat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5 4- Ibid., p. 56
5- Aslan, Reza, No god but God, (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NY, 2005) p.65
6- John Esposito, Islam: The Straight Pa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rd Edition, 2005) p.98 7- Shaykh Muhammad al-Ghazali.: Sunna Between Fiqh and Hadith (Cairo: Dar al-Shuruq, 1989, 7th edition, 1990)
8- Shaykh Mustafa al-Ghalayini, Islam ruh al-madaniyya (Islam: The Spirit of Civilization)(Beirut: al-Maktabah al-Asriyya)1960) P.253
9- Nazira Zin al-Din, al-Sufur Wa'l-hijab (Beirut: Quzma Publications, 1928) pp.255-56
10- Abd al-Halim Abu Shiqa, Tahrir al-mara' fi 'asr al-risalah (Kuwait: Dar al-Qalam, 1990)
11- Fatima Mernissi, The Veil and the Male Elite: A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Women's Rights in Islam. translated by Mary Jo Lakeland (Addison-Wesley, 1991)
12- Translated and explained by Muhammad Asad, The Message of the Qur'an ( Dar al-Andalus, Gibraltar. 1984) p.538
13-Ibrahim B. Syed, article on Women in Islam: Hijab, (Islamic Research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Inc, Louisville, KY. November 3, 1998)
14-Nazira Zin al-Din, al-Sufur Wa'l-hijab (Beirut: Quzma Publications: 1928), p 37
Reality of Hijab

Articles